-
2024年北京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培训会成功举办
4月23日至24日,由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共同筹办,智慧校园专业委员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北京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培训会在平谷区召开。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副处长鲜万标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黄国强主持会议。90余所高校主管信息化、食堂工作的处级领导以及餐饮中心、智慧后勤负责人240余人参加培训。
-
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培训会顺利举办
4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筹办的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培训会在北京市平谷区顺利举办。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副处长鲜万标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黄国强主持会议。各区教委负责学生在校就餐管理工作的主管领导、主管科室负责人及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共200余人参加培训。
-
2024年中小学节能减排工作培训会成功举办
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工作,进一步推进北京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持续推动北京市教育系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3月19日至20日市教委在平谷北京育新苑宾馆成功举办2024年中小学节能减排工作培训会。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副处长鲜万标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黄国强主持会议。各区教委及所属学校分管节能减排工作的负责人共计19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
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2023年12月20日,北京高校节能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指导、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能专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承办。共有29所高校、70位后勤相关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北京高校节能专会秘书长王海东主持。
-
2023年节能减排工作培训会(高校)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提高高校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确保完成教育系统节能目标,推动教育系统绿色转型发展,11月30日至12月1日市教委在平谷北京育新苑宾馆成功举办2023年节能减排工作培训会(高校)。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副处长鲜万标、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雄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兼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主任信心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王成主持会议。93所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管理部门负责人、主管工作人员共计1
-
2023年节能减排工作培训会(中小学)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推进北京市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提高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确保完成教育系统节能目标,推动教育系统绿色转型发展,11月28日至29日市教委在平谷北京育新苑宾馆成功举办2023年节能减排工作培训会(中小学)。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四级调研员战先政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黄国强主持会议。各区教委及所属学校分管节能减排工作的负责人共计19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
2023年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 专项培训会顺利举办
11月23日至24日,由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组织召开的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安全专项培训会在北京市平谷区顺利举办。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副处长鲜万标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黄国强主持会议。各区教委负责学生在校就餐管理工作的主管领导、主管科室负责人及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共190余人参加培训。
-
2023年北京市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培训会顺利举办
11月7日至8日,由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共同筹办,北京高校后勤研究分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北京市高校食堂管理工作培训会在北京市平谷区顺利举办。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副处长鲜万标、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雄军、常务理事祖占良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王成主持会议。京内90余所高校主管食堂工作的处级领导以及餐饮中心(科)负责人参加培训。
-
北京市教委联合市水务局指导朝阳区 组织召开节水型示范高校建设工作推进会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节水条例》《北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高校节水管理,全面打造节水型高校示范典型。7月4日下午,北京市教委联合市水务局指导朝阳区在中国传媒大学组织召开试点节水型示范高校建设工作推进会。市水务局节水办主任张欣欣,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副处长鲜万标,市节水用水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徐锁军,北京市学校基建后勤管理事务中心张炀,区水务局副局长孙鹏,以及朝阳辖区内全部高校节水管理负责人参加会议。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厨余垃圾就地化资源处理项目申报材料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厨余垃圾就地化资源处理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学校内厨余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的清运频次低、造成环境污染、影响防疫卫生等问题,同时对引导和推进全社会开展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形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